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建筑设计

建筑圈儿里的名师高徒之丹下健三与矶崎新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4-10-21 11:40:29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他是日本现代建筑史的柯布,而他被称为日本建筑界的切·格瓦拉。他们在日本生根发芽,在成长中震撼亚洲建筑界,参天屹立于国际建筑界,在世界近代建筑史上留下众多丰碑名作。
  他是日本现代建筑史的柯布,而他被称为日本建筑界的切·格瓦拉。他们出生在不同年代,缘分让他们成为师徒,书写生动的“名师出高徒”。他们在日本生根发芽,在成长中震撼亚洲建筑界,参天屹立于国际建筑界,在世界近代建筑史上留下众多丰碑名作。他们就是“丹下健三”与“矶崎新”。   师:丹下健三
  他是日本现代建筑史的柯布;   他是日本暨亚洲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奖的建筑师,一生获得荣誉无数;   他不是那种在每一个设计中都植入自己所谓风格的人,对于一个国王来说,无需亲自建造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别人也会百般追随他的喜好......   1961 年他创建了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而他本人也赢得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的赞誉。1980 年丹下健三被授予日本文化艺术界的最高奖——日本文化勋章。 1987年他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2005年3月22日,丹下健三因心脏衰竭在东京的家中离世,终年91岁。
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  
  丹下的建筑创作生涯长达60余载,不仅作品颇丰,在建筑教育方面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他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客座教授,还在哈佛、耶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的建筑系执教。而日本的第二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稹文彦以及在日本建筑界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矶崎新、黑川纪章等人都曾师从丹下。   建筑生涯“三阶段”时代的丰碑   第一阶段   为战后50年代,丹下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提出“功能典型化”的概念,赋予建筑比较理性的形式,开拓了日本现代建筑的新境界。代表作品有: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广岛和平纪念公园(1955年)、旧东京都厅舍(1952-1957)、日本香川县厅舍(1955-1958)、仓敷县厅舍(1958-1960)等。
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广岛和平纪念公园(1955年)
旧东京都厅舍(1952-1957) 日本香川县厅舍(1955-1958)  
  第二阶段   为60年代,是丹下和他的研究所成果辉煌的时期。在1960年的东京规划中,提出了“都市轴”的理论,对以后城市设计有很大影响。在大跨度建筑方面作了新的探索,最著名的是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1961-1964)。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的民族风格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如山梨文化会馆(1966)、东京罗马天主教圣玛丽大教堂(1964年)、静冈新闻广播东京支社(1966)等。
山梨文化会馆(1966)
东京罗马天主教圣玛丽大教堂(1964年)  
  第三阶段   为1970年以后,丹下健三及其研究所在北非和中东做了不少建筑设计,如约旦哈西姆皇宫工程、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城市规划(1976年)、阿尔及尔国际机场等。这一时期,丹下健三还对镜面玻璃幕墙进行了探索,重要作品有东京都新市政厅、东京草月会馆新馆。以及大阪万博场址、基础设施规划、御祭广场(1970年)、广岛国际会议场(1989年)、新东京都厅舍(1991年)、新宿公园塔(1994年)、富士电视台总部大楼(1996年)、东京'Dome' Hotel(‘穹隆’大酒店)(2000年)等。
东京都新市政厅 富士电视台总部大楼(1996年) 大阪万博场址  
  丹下健三“帝国”影响深远   丹下健三是国际建筑界公认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近半个世纪来,他设计的近二百个作品和方案遍及十多个国家;发表过大量的专著;荣获了日本文化勋章,三十多次国际金奖和大奖,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七个博士和名誉博士学位,十二个国家的城市、艺术或建筑协会的二十三个名誉称号,正值当前信息技术引起建筑思想上的第二次革命时,是丹下提出了“城市轴”、“索状交通系统”、“能够交流的立体建筑”等等新概念,给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带来新的活力,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重视。   他在世界近代建筑史上留下的许多丰碑名作,更象“燃烧着历史尖端的火焰”,熠熠发光,激励着建筑师们去大胆探索,执意求新,把建筑艺术的价值观不断深化到全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进程。   你不能说丹下是建筑师,他完全不满足于这样的头衔,对于他来说,建筑早已不是独立存在的单调物件,而是和承担其他动能效用的建筑一起,创造出综合的,有机的环境。他说过这样的话“对于我来说,建筑和其他艺术不同,不仅是绘画这样的东西,甚至和实用性很强的时装也不同,我的一件设计经常要经过十年、十五年的跨度才能建成,对于这样的建筑,你在设计之初能自信地说,它在十年以后也依然是间断的设计吗?如果不能,那就是你的设计太过短浅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