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 Hulme:我们能从“抄近道”学到什么

来源:非常设计师网 阅读:(41042)评论:(0) 收藏:(0)
当我们设计新的产品或者推出新的业务和服务时,只有当用户真正开始使用它们我们才能判定,这个产品或是服务设计得究竟如何。
  鲁迅说过“路本来是没有的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路”,在伦敦北部的海布里公园,中间的草坪里有一条泥泞的小路。显然,是人们不愿意绕一大圈更喜欢抄近路而形成的。小路拥有自我强化机制,一旦形成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我们可以把这类“近路”叫做心仪小路(desire path)
  当我们设计新的产品或者推出新的业务和服务时,只有当用户真正开始使用它们我们才能判定,这个产品或是服务设计得究竟如何。这样的心仪小路的出现,可以体现出设计与用户体验往往是有偏差的。
  通过几个案例来看看研发新产品、推广新服务时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减少使用的难度。
 
  挖掘用户真正需求的最好方式,往往是进行前期实验。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我们要随时准备应对这些变化。
 
  巴西利亚的案例
 
  设计产品时往往需要关注实际需求,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最开始巴西利亚的规划是一个飞机的形状。令人担心的是,大多数重要政府机构都放在了机头的位置。
  随便放大一块航拍图,就能发现一些城市的的绿地上随处看见这些心仪小路。因为设计师认为未来这个城市不再需要步行了,人人都在开车就再也不需要人行道了。
  在巴西利亚车祸的发生数量是纽约的五倍,人们总是很聪明寻找最便捷的路线。
  希思罗机场
 
  人们对希斯罗机场的设计总是抱怨,他们总是要从免税店穿过。因为很多乘客不愿意走那条又长又蜿蜒的路线,所以他们不得走那些免税店的心仪小路。
  设计师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呢?实际上在这个问题上就是用户无意识间参与了设计,设计师的工作就是尽可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加州大学
 
  大学校园是寻找心仪小路的理想场合,因为学生总是赶时间而且他们还很聪明。所以设计师非常聪明,先建好大楼然后等上几个月,直到人们踩出了小路然后在此基础上铺路。
  很多情况下,通过前期的测验设计师即可捕获用户的真正需求。先做一些实验找出“心仪小路”的办法极为有效。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这是一家医院,设计师吧左边的肿瘤科标记下来,病人们通常都待在图中右下角的宾馆里。这是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组织,所以他们为病人提供免费摆渡车,但党议员开始提供化疗之后,人们通常不想做摆渡车。化疗后的病人通常感觉非常恶心,所以他们更想走回宾馆,所以就形成一条对角线的心仪小路。病人们甚至给它起了名字——化疗之路,但是医院并没有重视这条小路,他们给这条重新铺上草皮。很快的他们意识到这条小路的重要性,病人真的需要走这条路。设计师的工作,就是铺出这些逐渐出现的心仪小路。  
  如果仔细观察这些心仪小路其实最开始并不存在,只是当人们的需求出现时就会出现这些小路,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发现这些路并且以更好的方式让他们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曾经有人在心仪小路上放置了一个路障,然后发现人们要么跨过去,要么从底下钻过去。这些事提醒了我们,我们要在设计时考虑人们的真正需求,对客户需求的同理心是事业成功最好先行指标。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