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建筑设计

篠原一男:逻辑、空间与哲学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5-01-13 15:50:49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做为日本战后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篠原一男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具有刺激性的建筑活动,对20世纪后半叶日本国内外建筑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延续至今。

筱原一男

  人物简介   筱原一男(Kazuo Shinohara 1925-2006)日本著名的建筑实践家和建筑教育家,曾任教于东京工业大学,日本一批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例如伊东丰雄,长谷川逸子,都曾师从筱原一男。筱原一男是当时最受人关注的住宅建筑家,他试图把日本传统空间的原型通过抽象的手法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去。1925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1953年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后留校任教,1987年后在东京工业大学任教授。   1925年生于日本静冈县   1953年东京工业大学建筑学科毕业,任同大学制图学助手   1962年东京工业大学副教授   1967年完成“日本建筑的空间构成的研究”,获工学博士   1970年东京工业大学教授   1984年耶鲁大学客座教授   1986年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同年设立篠原工作室   1986年维也纳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1988年美国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HFAIA)   2006年去逝   一生所获荣誉   1972年日本建筑学会奖   1989年艺术选奖文部大臣奖   1990年紫绶褒章   1997年每日艺术奖特别奖   2000年旭日中绶章   2010年威尼斯双年展纪念金狮   人物评价   做为日本战后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篠原一男自1954年发表处女作“久我山的家”直到2006年去世期间,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具有刺激性的建筑活动,对20世纪后半叶日本国内外建筑界产生重大影响,并延续至今。其学生,以伊东丰雄、长谷川逸子、坂本一成为代表的“篠原学派”都已在国际建筑界大放异彩。   篠原一生设计建造了30多座私人住宅,直至中晚期才涉足公共项目方案。贯穿其建筑中感性和理性的冲突,及其对建筑的艺术性和诗性的表达,都身在其建筑中的人们的直观体验。1950-60年代,以“伞之家”和“白之家”为代表,篠原发表了一系列与日本传统建筑研究密切相关的优雅的住宅作品,之后在1970年代初,将从日本传统中抽取出的象征性抽象的空间构成,以“未完之家”为起点,提出了“龟裂的空间”系列。后来,以对世界都市东京的情景观察为基础,提出独特的混沌理论,展开了“上原街道的住宅”、“Housein Yokohama”等从纯粹几何形态转向复合造形的作品创作。“东京工业大学百年纪念馆(1986年)”作为晚年的代表作之一,是其一连串活动轨迹的一座里程碑。   篠原的作风在50年间的设计活动中发生了剧烈变化,与众多建筑师往往顺应和迎合社会需求的行为划清界限,用自身的逻辑批判和解体自己确立的造型,随后迈向下一个样式,显露出强韧的造形意欲。这种不断追求新表现、对建筑抱有的真挚姿态,以及除传统以外、不容许参照一切其他建筑师作品的表现的独特性,不仅对日本国内,对海外的年轻一代建筑师也给予了重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现在仍持续着。作为已逝建筑师,破例被授予威尼斯双年展纪念金狮奖(2010年)是其影响力的佐证,现在仍有许多来自欧美杂志、书籍对篠原作品引用和参照的请求。   近年来,中国建筑界越来越关注日本当代建筑师的活动,当中的许多建筑师,说他们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篠原的影响也不为过。但由于对作品和言论的发表形式极端限制是篠原作为建筑师的信条,对于中国建筑师来说,即使强烈认识到其存在及影响力,但目前为止对篠原的建筑活动全貌的把握还是很困难的。面对其终其一生所提出的空间构成的抽象性、“混沌”概念下的都市论、以及对民族传统的理解和再现等理论和问题,不仅值得中国的建筑师深入思考,甚至所有的文化创造者们都可引以为鉴。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