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聚焦

物质文化景观与非物质文化景观概念综述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4-09-02 15:10:00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任何一个有特定文化的民族,通过建造房屋、开辟道路、耕种土地、开渠引水改变了他们的生存空间。这种人所创造的劳动成果的总和被称为文化景观——一个在本世纪20年代广泛使用的术语。
  一、文化景观的概念  任何一个有特定文化的民族,通过建造房屋、开辟道路、耕种土地、开渠引水改变了他们的生存空间。这种人所创造的劳动成果的总和被称为文化景观——一个在本世纪20年代广泛使用的术语。  它包括人类对自然景观的所有可辨认的改变,包括地球表面及生物圈的种种改变。因此,可以说文化景观是自然风光、田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  文化景观的形成是个长期过程,每一历史时代人类都按照其文化标准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成文化景观。由于民族的迁移,一个地区的文化景观往往不仅是一个民族形成的。因此,文化景观的内容除一些具体事物外,还有一种可以感觉到而难以表达出来的“气氛”,它往往与宗教教义、社会观念和政治制度等因素有关,是一种抽象的观感。文化景观的这种特性可以明显反映在区域特征上。  二、物质文化景观  物质文化景观是物质文化的外在表现,主要是指人造的实物景观,如建筑、纪念性艺术、装饰品景观等。  建筑景观: 建筑方面的成就可以与文化中其它方面最辉煌的成就相媲美。古代埃及人建造巨大的金字塔来纪念死去的法老,时至今日,这些建筑学上的奇迹仍是埃及文化的标志。以钢材和玻璃为建筑材料的摩天大楼,许多大型圆顶式的体育馆和巨大的拱型结构建筑(如现代化的航空港)都显示了现代文化的技术力量。因此,建筑是文化的特性与价值的反映,体现着文化的重点和追求,也是技术与经济的反映。  纪念性艺术:在美术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中,雕塑是最强烈的。埃及的纪念性建筑和雕塑一直是尼罗河两岸的主要景致。克里特人绘有花纹的陶器、壁画和希腊与罗马人的圆柱、雕塑到拜占庭的镶嵌工艺品,中国古代的壁画和皇家园林等,艺术家们创造出众多永久性的纪念物,形成了对可见文化景观的最大改观。  装饰品景观:一个地区人群的特征可从其居民的衣着和流行的建筑特点上判断出来。在受法国影响的达喀尔的建筑中,从沃拉弗人修长、优雅、飘逸的长袍中可以确定这里是西非,而不是地中海地区。斐济当地人的传统服装——苏鲁,就不仅是服装,也是复性社会里(由多数人种组成的)的一种文化标志。印度男子喜好穿短衣,而妇女喜欢长披肩(莎丽),穆斯林男女都穿一种能遮住裤子的白色长锦衫;西方人所穿的半正式服装、裤子、裙子和上衣基本相同,领带已变成西方文化的一种标志。服装是物质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它不是文化景观的“固定”特征,它却是文化景观的形成要素。  三、非物质文化景观  在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之间并没有绝对的、截然不同的界限(如以音乐文化地理为例,只有无伴奏清唱才是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的主要成分有音乐、戏剧、舞蹈、表演和曲艺、艺术(绘画)、饮食习惯、嗜好和禁忌、法律、法律制度以及语言和宗教、感觉区等。  音乐:一个民族的文化,实际上是对他们生活方式的描述,音乐是这种描述的重要内容。在无文字社会里,音乐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歌曲与演奏是它们记述和传播了人类的历史和人们崇拜诸神的方式。音乐具有区域性,从印度、日本、阿拉伯世界的音乐中,可以大致想象出这些地区的情景,感受到它们的气息。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文化地理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音乐也随着文化的改变而改变。在欧洲,音乐的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罗马时期和现代时期与其它文化领域内的各个时期相对应。音乐也是一种力量,一种用于达到某种目的的力量。革命歌曲、战斗歌曲和国歌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音乐常是一个民族的骄傲,并得到优先保护和发展。  戏剧:舞蹈和戏剧不论在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景观中都留下了足迹。在东亚(日本、朝鲜、韩国、中国)具有把舞蹈和戏剧结合在一起的传统。在西方,芭蕾舞、话剧、协奏曲都是是独立发展的。在日本,舞蹈剧(歌伎舞)和其它艺术表现形式都与宗教有关,它在文化中占有中心地位。  中国的传统戏剧多涉及到道德标准而不倾向于宗教。西方的舞蹈有一些独自的表达形式,包括民间舞蹈、舞厅舞蹈、社会舞蹈、舞台舞蹈。戏剧在其发源地伦敦经过几个世纪的兴盛以后,在纽约又经历了长期发展,现在已经面临衰退。而随着舞台戏剧的不景气,电影已经对大大小小无数地区的文化景观产生了影响。  法律制度:法律是文化的一个要素,从最原始到最先进的所有人类社会为了维护社会秩序,都产生出一系列口头的或成文的法则。欧洲的两种主要法律制度——民法和习惯法,在殖民地时期已扩散到世界各地。法律制度的界限并不总是与地理区的范围、甚至国界相一致,法律制度易于改变。法律制度的影响在可见文化景观中是见不到的。但是,作为非物质文化区,法律制度能在空间上反映某个社会内历史、政治和其它文化要素的差异。  感觉区: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区域的印象和概念,这些知觉依赖于我们的积累,即头脑中关于这种区域的“知识库”,其中既含有物质文化、也包含非物质文化的内容。景观和自然环境的其它特征也促进了区域整体概念的形成,有时它会是一个突出的印象。  在景观中可见的物质文化要素能构成区域,非物质要素——语言、方言、音乐和艺术也能使我们增加印象,这种区域称为感觉区。感觉区并没有一条清晰可见的边界线。假如你乘汽车到内蒙古,你不可能认出与其分界的一般地方,相反你将记住所看到的与内蒙古地区有联系的文化景观上的特证,直到这样的特征逐渐增多到一定程度,你会想:我现在确实到了内蒙古。这种印象可能来自于打开收音机听到的蒙古民歌,可能来自于路旁饭馆的一张饭菜单,可能来自有人说蒙语,也可能来自你经过地区有座蒙古包等。这些印象已变成作为内蒙古整体感觉的一部分。可以从不同尺度上去研究感觉区。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文化地理学的一个概念,感觉区概括了民间文化和流行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