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聚焦

隔扇:中国古建筑的门面担当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5-01-13 15:03:48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中国古代建筑在门窗领域的一大发明就是出现了隔扇,它既是门又是窗,二者功能合一又毫不造作。隔扇是最实用的窗之一,不仅能供人出入,还有采光、通风、观赏的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在门窗领域的一大发明就是出现了隔扇,它既是门又是窗,二者功能合一又毫不造作。隔扇,又称长窗,宋时称格门或格木门,清代用于内檐装修的隔扇又称碧纱橱。通常落地,安装在上槛与下槛之间,既有窗的功能也有门的作用,故亦称它为“落地长窗”或“落地门窗”。隔扇是最实用的窗之一,不仅能供人出入,还有采光、通风的效果,居室内能还能通过隔扇观赏室外美景。

  隔扇的结构

  隔扇的整体构造,以明清最流行称谓为主,大致由格心、绦环板、裙板、抹头四个部分构成。

  格心:也称菱花,早期外檐装修的主要装饰手段就是菱花形式,亦有称格眼的。

  绦环板:俗写套环板,另有夹堂板一说,很少用。宋时称腰华板,简称腰板,亦可写腰花板。

  裙板:宋时称障水板,语意不祥;也有写障板的,障碍之板;另有俗称挡板的,仅指素板而言。耦园一处长窗的裙板也极具特色,为雕刻漏空式。

  抹头:抹在这里变音,读骂。宋时称腰串,但略有区别,腰串仅指中间部分的横木,而上下两头另有名称。但明清所指凡门窗隔扇上的横木均称抹头,故有六抹头、五抹头之说。

  以上绦环板、抹头两词在古代家具上经常使用。

  还有一种特殊的隔扇,不设绦环板和裙板,完全以格心形式出现,从上到下皆透光。这类隔扇称之“落地明造”,优点是透光性好,缺点是牢固度差,易损坏。落地明造只在江南建筑中出现,北方地区寒冷风大,使之受限,未曾发现使用。

  另外,有类似折屏的隔扇,边梃两足落地,下部设抹头,因为最下边没有绦环板,另装有牙板,一般为壹门形式,曲线优美。这种式样的隔扇较少见,仅用于厅堂的内檐装修。

  隔扇有四扇、六扇、八扇之分,扇数的多少一般依据建筑开间大小而定,多布置于厅、堂、馆、轩。这种窗上部分的窗格通透明亮便于采光,窗格花纹也有“海棠十字”“菱花”“冰裂”“如意”等十多种形状。

  隔扇的夹堂与裙板既有素面板,也有经过精雕细刻的花板。花板内容有花草、山水、人物、动物、诗词等。

  长窗内外开向也有讲究。一般建筑无外廊者多向外开,它的裙板朝外者多无雕花图案,而雕花则在里面。建筑外有廊的隔扇多向内,以避行者不便。也有不依传统方去做的。有的房屋一侧的隔扇朝内开,另一侧隔扇朝外开。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