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聚焦

何镜堂院士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扩建工程创作体会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5-08-15 14:00:31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2015年8月15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的纪念日。70年前的这一天,日本天皇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以八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
  2015年8月15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的纪念日。70年前的这一天,日本天皇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以八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胜利,而那些伴随着腥风血雨的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却让每个中国人都无法忘怀。1937发生的南京大屠杀让30万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为了记住历史,也为了感恩今日的和平,非常设计师网“每筑建文”栏目中,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设计者何镜堂讲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设计理念、设计语言,以“承载悲愤、祈求和平”为主题,设计完整的空间序列,营造“战争-屠杀-抗争-和平”的精神场所。
中国工程院院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设计者 何镜堂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
 
  何镜堂院士:1937发生的南京大屠杀是一段非常悲壮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扩建工程要以“牢记历史 重现历史”为前提,还要体现人类共同展望的和平,将历史、灾难、和平紧紧联系在一起。南京大屠杀是一场人为的灾难,我们于建筑的定位要有更高的境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这段历史的仇恨,而是应该升华到人类共同渴望的和平,但是前提是我们一定要记住这段历史,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何镜堂院士:第一、纪念馆的形状像一把刀,东边升起,西边埋在地下,形成一个斜角。它寓意着最终中国抗战的胜利,日本的屠刀被砍断了,借地形赋予建筑意义,强化“刀尖”的效果和语言。
 
  第二、内部空间也形成了一个倾斜式的纪念广场,人在里面活动看不见外面的东西,这种违和感带领我们感受沉重的灾难气氛,提醒我们这段无法抹去的历史曾经存在。
 
  第三、人们从地下开始参观,地下的气氛符合灾难的强烈感觉。
入口前裂缝外墙处理  
  何镜堂院士:从地形环境、境界含义、纪念广场的违和要求、纪念馆的氛围营造,馆体设计成“尖刀”的形状都是最恰当的。每个人看待建筑的眼光不一样,其实整个建筑的形状也像一条船,同时象征我们的和平之舟。断刀、刀尖、船头、和平之舟把整个主题从战争和屠杀引向人类对这场灾难的反思,最后共同渴望和平,这就是我建造这个纪念馆希望人们感受到的主题:“牢记历史 珍爱和平”,除了强调灾难和历史,我们的人文内涵和胸怀应该更高,最后影响和平。
 
  空间对情感的渲染
入口纪念广场一角  
  何镜堂院士:建筑空间对情感的渲染是有铺垫的,为了将纪念馆的第一期与第二期融合成一个整体,不过分强调某一方,我采取了“叙事的史诗”这样的方式。从开头到铺垫,从高潮到结尾,空间序列是一个叙事的序列,从广场那些雕塑开始,仿佛把你拉回那段屈辱的历史,给你强烈的震撼。进入室内,黑暗的空间仿佛让你感受到一种无声的控告,被屠杀者撕裂的情感,这是场所给予人的精神上的熏陶,心灵的震撼。在战争的场馆部分没有绿化只用黑色和灰色的材料,它象征着一种压抑,鹅卵石铺在地上,走上去的声响仿佛那些在南京大屠杀中受难的同胞的冤魂在呐喊。
  何镜堂院士:“万人坑”是整个建筑参观的高潮。万人坑,一个专属于日本法西斯的名词,里面所埋葬的绝大多数是被日本侵略者所屠杀,或被虐待折磨致死的无辜中国百姓,他们并列或叠压着埋在一起,有的不加掩埋,抛尸荒野。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还不承认这段历史,我们必须好好保护这些文物,让后人看到这段历史。为了避免阳光直射,我采用黑盒子把他们包起来,在底下做了防水处理。人们在参观完“万人坑”后心情会很沉重,所以我建造了一个桥梁,两边都是水,并在水上点了灯,让人们反思历史和悼念死亡者,两边磨光黑色大理石让灯光感觉在无限延伸,在这种情景下,人们会想“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事情?”过去中国就是因为不强大而受欺凌,只有中国强大了,才不会再出现这样的事情,以此来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和平广场一角  
  何镜堂院士:经过反思,再走出来后就是“和平区”,有生命的宁静的水,还有树,正对着一个象征和平的母亲抱着小孩的白色塑像。 利用不同的材料、色彩、 手法,营造出不同的空间的空间氛围,这就是用建筑语言来诉说历史。
入口造型与家破人亡雕塑
和平雕塑  
  何镜堂院士:同一个主题,同一个目的,雕塑和建筑互相衬托,加强气氛,展现的都是屈辱的历史。比如在南京大屠杀中被无辜屠杀的一家,家破人亡的人民,母亲和小孩被杀,一家人为躲避屠杀逃亡的情景,都是对亲情的讴歌。这些表达灾难的雕塑写意并不具象,最后的和平雕塑却展现了细节,显得欢快宁静。
 
  承载悲愤 祈求和平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是一个震撼人类心灵,在国际上有深刻政治意义和历史教训的悲怆事件。纪念馆设计就要把握这一历史主题——承载悲愤 祈求和平,处理好与城市周边环境的关系,与旧馆协调,形成完整的空间序列,营造战争——屠杀——抗争——和平的精神场所。
 
  【编后语】今天,二战胜利70周年的今天,侵华日军仍然不肯承认他们在这片土地实施的残暴杀戮,我们铭记历史,并不等于深化仇恨;纪念死亡,并不等于永怀悲痛。死者已矣,对于生者来说,除了缅怀、悼念,更重要的是记住用死亡换来的经验和教训。8月15日,也是天津爆炸事故发生的第三天,死亡人数仍在攀升,对于发生的一切,除了默哀,我们可以做的还有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