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风水设计

中国古代建筑与风水理论与流派分布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4-09-02 15:40:26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从道教教理教义上看,中国古代社会的天人合一、道家思想、天人感应以及谶纬之学等宗教色彩较浓的东西,与殷商时代的鬼神崇拜、战国时期的神仙信仰和东汉黄老道精气学说,都是道教神学理论的思想源泉。
  早期的风水学家往往是兼天文学家、地理学家于一身,有些甚至是高官厚禄。而多数实际情况是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兼习或精通堪舆风水术。   战国时的椿里子曾做过宰相,晋代的郭璞则是一个地理学家和城市规划师,他曾为当时的几个城市选址、唐代一行禅师张遂,则是著名的天文学家,他改进了黄道游仪、浑仪等天文仪器,并创造了我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历法之一―大衍历,因他同时精通六壬和堪舆术,《古今图书集成》 将他列人堪舆名流列传。同代的李淳风也是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史学家,曾任太史令,著有《乙日占》 、《 阴阳正要》、《 典章文物志》 、《 秘阁录》 等,并参与撰写《 晋书》 、《 隋书》 中的天文志、律历志及《 算经十书》 ,在诸多学科均有贡献。唐代中叶以后,风水学家学识越来越专,出现了众多的专营风水学的人,不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著名的风水学家仍属于半天文学家、半地理学家、阴阳术数家或佛教徒、道教徒那些类型的人。例如风水学历史的重要人物唐代的杨箔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药松不见于史传,帷术家相传,以为玛松名益,窦州人,掌灵台地理,官至金萦光禄大夫。广明中,遇黄巢犯阔,窃禁中玉函秘术以逃,后往来于度州。无稽之谈,盖不足信也。   但《江西通志》 记载说:   筠松,窦州人,僖宗朝国师,官至金萦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步龙。一过度州,以地理术行于世,称救贫仙人是也。卒于度,葬雩中药口。
图 一行禅师
  《堪舆名流列传》 还记载其著有《 疑龙经》、《 撼龙经》 、《 立锥赋》 、《 黑囊经》 、《 三十六龙》 等书,风水家曾文遗、范越凤、厉伯绍、刘森等人均师法杨箔松。不管怎样,其著述的风水形法理论,为后世风水家所推崇备至。   宋代的王伍原在朝廷做官,后因获罪而贬居江西赣州,定居松源。著有《心经》 、《 问答语录》 等风水书。王伍推崇阴阳理气,是风水学历史中理气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廖均卿是明代著名江西形法派风水大师,《江西通志》说:   均卿羾之裔,成祖卜寿陵,久不得吉壤,永乐七年仁孝皇后未葬,礼部尚书赵端引均卿至昌平县,得县东黄土山最吉,车驾即日临视,定议封为天寿山,命武义伯王通等董役,授均卿官。   廖均卿因精于风水堪舆,受到了明朝廷的重视,在明陵(明十三陵)的选址勘察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后得首封爵。然而,像廖均卿这样好运气的人并不多,给清道光皇帝选陵址的风水大师戴均元却因龙穴出水,而被抄家问罪,九族受累。   在民间,看风水作为一种职业,风水师主要从事住宅地基的选择和朝向的确定,修正原住宅的朝向与布局,以及选定坟墓的位置。一般情况下,他们既扮演着术士的角色,又起着环境规划师的作用。他们具有一定文化,阅读有关的书籍,观察自然现象,研究人与宇宙的关系,掌握了关于人和大地的神秘而又世俗的知识。作为术士,他们为人占卜推算,以晦涩难懂的言词与方术向人们阐述各种可见或不可见的现象和宇宙的神秘力量,以确定人在宇宙中应有的位置。作为环境规划师,他们善于观察自然界环境的状况,分析自然界的各种构成因素,如山脉、河流、树木、风向、气流和星象等。他们收集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资料,研究掌握这些迹象的征兆,例如风流、月晕、雨水、植物种类和叶色、气味、水流、昆虫和动物习性,甚至石头的潮湿等等。从这些专门的经验知识中,他们可以推知出何处是适宜人的居住处。   当然,同大多数行业里的人一样,风水师有真才实学的聪明人,深谙天文地理诸学;也有,充内行的人,仅仅靠玩弄阴阳术数把戏。前者不仅为人选吉地,有时还参与调停当地的一些民间纠纷,因而拥有受人尊敬的地位。而后者则利用人们趋吉避凶、招财进宝的心理,以花言巧语骗取人们的钱财。当然,以风水作为骗术是不能长久的,这些人的谎言或遭到人们的鄙视,或成为人们的笑料。所以在古代那些对风水持怀疑态度的人,常用“风水先主”作为骗子的代名词。   清代时,风水师的社会地位还是不低的,在民间流传的社会职业等级排列的“上九流”、“下九流”中,风水师排在“上九流”的第四位,仅次于师爷、医生和画工。   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的国度里,如朝鲜、日本、老挝万泰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都有关于风水的各种活动,以致演变成为满足当地需求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因气候湿热,人死了以后,不能在地上久放,必须尽快入葬,因此,从事掘墓工作的农民人数众多,而看风水相墓地则变成了众所周知的职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