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镇规划 > 行业资讯

王刚:建筑从“凝固的音乐”到“变形金刚”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4-09-02 15:09:47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王刚,都市元素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总裁,但同时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头衔,便是公司的首席建筑师。虽然创业的成绩不错,但他依然没有放下自己建 筑师的身份。

    非常设计师网:就是说你非常赞成梁思成先生的这种说法。

    王刚:几乎所有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都很赞同。这很符合后工业文明之后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和信息化时代的背景,很符合城市的发展状态。应对的策略就是各种的服务社区化,在这个社区配套服务方面,包括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包括商业配套、医疗和社区服务配套。其实从几十年前以中国的政策和法律就已经界定这个规则了,只是在这几十年过程中我们根本就没做到,如果多极化做不到的话,那其实这也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从城市规划的层面去讲,它属于最基本的要求。北京简单说就是说望京,在它建设发展到一定足够的规模甚至说已经有几十万人口的时候,它还没有起码的配套,不是足够的配套,是起码的配套都没有。我们现在去望京看已经可以看到比较成熟的城市状态了,那是现在,在五年前还不具备这状态,就是说我们想找个电影院都没有,购物中心也好商业街也好,都不够,医疗设施也不够,学校也不够。什么够了什么超负荷了,就是住宅楼超负荷了,人都住进来了,但是人的这些需求满足不了,所有人都住在望京,但是它的那些很多重要的必须的需求,还都在望京以外,所以他就要离开望京去解决他的问题。那么带来了什么呢?交通上、时间上、能源上大量的消耗。如果是规划的很好很健康的,没必要去产生这些运动。

    打比方我在亚运村居住,但是有一天我要到望京去买房子,我要搬到望京去,只要规划里面有我的需求之后,我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这个事情它永远不是左右手的问题,它永远不可能说,我把这个左手的事情解决完,然后再去解决右手的问题。这是不可能的。望京只是一个范例,它是在左手发展的已经到一种非常足够的高度和一定程度的时候,右手还没有抬起来,这是它的最大的问题。所以您刚才说的那个其实很对。我们可以有一定的滞后期,比如一年两年、哪怕三年,我这边先住上了,这边还有一个调整适应的过程,这个是很正常,总会有一个跟进的时间,但是我们十年都没有跟进,那就成为问题了。城市规划设计里面有些东西是有的,但是执行不到位。这个问题就很复杂了因为它又涉及到很多政策层面的问题。你是命令他去,还是他自己愿意去,去哪里建立这个小学或者是中学,谁来投资谁来管理,这是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这个事情永远是一个四则运算,它是一个法则上的问题,它是一个系统问题,不是一个孤立问题。

    非常设计师网:所以城市规划设计上应该请你们这样的专家去参与。

    王刚:从城市发展来讲,最有效的就是陪审团制度。北京也好天津也好上海也好,我们有城市的规划委员会,我们有自己的专家团队,然后有这种顾问团队。我呢也是河北某一个城市的市长顾问,但是真正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实际过程中我并没有发现起到太大的作用,比如说在法国巴黎或者是马赛某个城市有一个提案,有一个议案通过起来非常困难,是谁阻挠这个事情呢?不是市长阻挠,市长想拍板想要定案,不行,不可以。为什么?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通不过。换句话说我如果是作为某一个城市的规划顾问的话,可能是我所在的那个规划顾问班子,是这个城市在规划方面的最高权力机构,那这个完全就不一样了。

    都在讲引进西方的这种管理制度,我觉得这些制度也是值得引进的。我认为中国政府很多官员素质是相当高的,他们能力也相当高,但是就是因为中国的问题太复杂。你在某一个方面想要做一些动作的时候,其他方面给你产生的作用力非常庞大。所以十几年前我曾经跟一个市长聊天的时候,他那个时候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他说我们现在由市长或者由规划部门全权来负责一个城市的根本性的原则的制度,他说是错误的,他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但是没办法,因为如果我们在某一个城市推行这种制度,靠这种陪审团制度,这些专家团队各个方面来形成真正最后的决议,它会导致社会其他环节出问题。

    非常设计师网:城镇化可能是我们能赶上的一个好时机,也有很多建筑师都在做准备,王总您在这方面怎么看?

    王刚:其实我在这方面也没打算做什么准备,因为这个事情我认为就是一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果赶上这个机遇了,有那么多的项目需要我去处理,或者说我来主持,那当然是很高兴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我认为现在从我的脑子里头思考,我并不是很关注这个事情,我更多思考的还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一个城市如何发展的问题,或者说我们如果需要从中国国家的这个利益角度,国家的经济发展、城市发展这个方向来说的话,我们需要城镇化,这是肯定的。那关键问题就在于我们用什么样一种方式,或者什么样一种思想去指导我们如何去城镇化。这是一个实际上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理想的城镇化是个什么样的,这个事情其实应该还是从一个最科学的角度去思考,就是叫合理化结构性思维。结构性思维简单地说就是要同时把一百件事情捏在一块一起考虑。这是城镇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城镇化出现的,现在有一种很严重的现象,就是简单复制和一种单一标准的罗列。这是最可怕的一个事情,城镇化本身并没有错,它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方向和一个代表,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如果我们并没有制定一个非常正确合理的原则和一个正确的判断标准的情况下,那么它会走向畸形。我们在一个小城镇,比如说三十万人口、十万人口,一个小城、一个县级市,你会发现一个什么情况呢?它有一条街,一定是非常漂亮的,是非常光鲜的,在这条街上,可能会有一个五星级酒店,甭管是真的五星还是假五星,反正我贴也要贴五颗星上去,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旁边还有这个政府大楼,还有博物馆,有我们的什么影剧院,什么大剧院,还有什么文化中心,都在这一条街上的附近,这条街上高楼大厦都起来了。大家一开始觉得好像很振奋,说我们这个城市已经发展到这种状态了,感觉有点像北京、上海了,但是我们要仔细想想,这是好事情吗?这些东西它不是应该给一个十万人口的城市匹配的。所以我们稍微静下心来,我们走到这些高楼大厦的后边,你会发现这只是破烂不堪的棚户区的状态,这并不是一个城市健康的状态。

    非常设计师网:这真的是普遍现象。

    王刚:对吧,我说这种情况是大家都有印象的。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走到这个十万人口的县级市,发现是这种状态,然后我们到了旁边有一个二十万人口的城市,我们发现还是这个样,而且这两个城市非常像。气候不一样、,人口结构不一样,经济基础不一样,产业结构也不一样,所以这是一种带有很强烈的伪装色彩的。

    非常设计师网:规划设计一个城市,你会从哪几个角度去思考?

    王刚:首先是你要对它现实的情况进行最深度、最广度的挖掘和了解掌握,换句话说如果我给这个城市来号脉的话,我要去琢磨它是谁,或者说它应该是谁,琢磨它的历史、文化、所处的位置等。这是一点。

    那怎么能找到(这个城市)是谁呢?从实际出发,探索这个城市的人口结构怎么样,这个老龄化怎样,或者说这个教育程度、文化发展程度怎样。所以这些事情先要进行客观的、系统化的分析。我们现在很大程度上做不到系统化的分析,而是分析了一部分,就开始干活了。

    有的时候是来不及或是没有耐心去做系统化的分析。比如说像大连,原来就是一个重工工业化的城市,但它目标现在并不是确定要发展重工业,它是发展文化、旅游、金融。我觉得这个也好,只要你目标分析的很有道理,然后目标执行很坚决,这原则一切都很健康的话,城市也是可以转型的。不是说一百年前是工业化城市,现在就必须是工业化城市。没有人这么规定。根据时代的变迁,大的环境进行调整,这就是对的。所以就是下面就知道要干什么了,接着就是怎么干,这其实很简单。

    非常设计师网:其实很多城市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格局,那对于这样的城市应该怎样规划呢?

    王刚:我只能说是碰到什么我就做什么,或者我能够伸手到哪儿就做什么,那么在做的时候呢,尽可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这个事情尽可能地朝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这个事情本身大的方向是朝坏的方向发展的,那我只能起的作用就是朝它相反的,我认为是好的方向发挥这种简单的甚至说是安慰性的力量,然后来阻止它朝坏的方向发展的速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